樽節之下的七種防務調整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06/29/this_week_at_war_7_habits_of_highly_effective_austerity_planners

1.廣結善緣。一次大戰前十年,英國透過新的外交戰略,將防務壓力轉移到聯盟上。最後法俄等傳統的對手成為對抗德國的夥伴。1970年代,尼克森、福特、卡特等發展與中國的關係,藉此對抗蘇聯。今日,美國必須藉由連結印度,一方面牽制中國、一方面穩定阿富汗,而太平洋的盟邦也能遏止中國的擴張

2.戰略談判。1970年代,美國與蘇聯進行談判,緩和了可能會花大筆資金的戰略核武競賽,多出的金錢用於研發匿蹤技術與精準打擊武器,使美國在往後的戰爭又占了優勢。不過美蘇的案例目前無法套用在美中之間,因為兩者在武器生產上仍存有極大差距。

3.精進精實。20世紀初,英國海軍與陸軍進行許多改革。皇家海軍淘汰150艘船,縮減大量人力,只保留部分技術性的水手,非技術性的船員則是戰爭爆發時再徵招,而此後備制度在波爾戰爭後更加完善。美國應該效法英國,將地面部隊,尤其是笨重的裝甲部隊,改編成後備,畢竟2014年撤出阿富汗後已經沒有需求。

4.更新技術。透過大型艦砲、燃油渦輪引擎、潛艦、以及海底電纜等全球通信設備,英國得以在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取得對德國艦隊的優勢。1970年代,匿蹤飛行器、全球衛星系統、精準武器等科技,使美國壓過了蘇聯的數量優勢。近10年來,無人載具、情報技術等在反恐戰爭中創造環境優勢。未來,直接能量、網絡、電戰等武器才能對抗對手的精準武器。

5.比較優勢。一戰之前,英國船艦製造業本來就比德國發達。1970年代美國長程飛彈與技術帶來蘇聯空防壓力,迫使其投資更多錢以加強12000多英哩的空防線上。今日,無人載具迫使恐怖份子投注大量資源在躲藏上,使其沒有資源規劃更多的恐怖攻擊。未來,電子戰爭與直接能量武器將抵銷導向飛彈的優勢。

6.排定優先。皇家海軍在戰鬥艦以及美軍在匿蹤技術的孤注一擲都取得成果。如今美國也在F-35上孤注一擲,這將冒著對地投射能力以及全球快速反應能力不足的風險。

7.轉移壓力。如果威懾力量受到減損,那麼政府就要考慮把樽節措施移往其他部門而非國防了。例如蘇聯入侵阿富汗以及伊朗革命後的軍費擴張。減少軍費或許影響很小,但必要的支出不能改變太大,因為政府一定要考慮到盟國以及敵國有可能發生誤判,那麼很有可能今日的省錢就變成明日的加倍奉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han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