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印度崛起爭的軟實力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05/08/the_rise_of_indian_soft_power

印度的軟實力已經在過去幾十年受到注意。1960年代印度哲學風靡西方世界、寶萊塢在亞洲和非洲吸引了大批觀眾、印度的英語小說總是在各項文學獎中擊敗土生英國人、瑜珈工作室則在美國到處都是。然而,縱使是南亞的學者與分析家,也很少注意到印度在物質的慷慨如何轉化到外交力量上。

希拉蕊年初的訪問,試圖確立印度在國際議題上,不再只扮演受援的角色,而是一個主要援助者。根據OECD開發協助委員會的官方資料,印度2011年的援助支出為15億美金,在發展中國家中僅次於中國,印度目前仍是世界最大的多邊援助受援者,印度開發援助在這世紀之交成長了3倍,BRICS外援的成長也是G7的十倍,但是印度受援的金額也在成長。印度最近宣布要成立專責的援外機構:Development Partnership Administration置於外務部門之下。不過外務部門目前的預算並沒有相應的成長。

從1951年到1992年,印度一直是最大的受援國,總額大約550億美金。在冷戰時代,由於普遍的赤貧,印度仰賴多邊與雙邊的援助單位存活。在1960年代中期,世界各地的大饑荒引起了大量的糧食援助,不過印度本身的對外援助早在1950年代就開始。

在那時候,勒緊褲帶的印度外務部能提供的只有技術顧問和訓練。1964年,印度成立印度技術與經濟合作計畫ITEC,來自印度政府各部門的官僚共同在海外協助更窮的政府建立政府治理能量。縱使從金額來看,ITEC非常地小,但是透過教育,
印度影響了非常多的發展中國家的政治人物,以及官僚體制建立。以2012年為例,150名衣索匹亞官員在印度受訓。這項計畫也拉緊了印度與受援國的關係,在印度念大學的阿富汗總統Hamid Karzai,就維持與印度較好的關係,而非巴基斯坦。

1950年代起,印度提供量的援助給較小的低度發展鄰居,特別是不丹和尼泊爾。大多數是以技術協助的方式,例如50年來協助不丹的水力發電設施,換取穩定的電力來源。然而現在,經歷了10年來9%的年度經濟成長,印度第一次直接提供現金轉移以及貸款。

印度在援助的努力來自於更大的外交目的:確保擴張的經濟有充足的能源支持、出口導向的工業與服務業有開放的市場、與促進關鍵鄰居的地緣戰略關係。印度在伊朗議題上的退讓反映了印度是伊朗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的事實

印度也提供伊朗援助,以換取擴張伊朗在Chabahar的港口,使其連接到西阿富汗的道路能夠將中亞各國的資源輸出到印度。

在阿富汗,正在興建到Hajigak的鐵路,那裡有許多印度的鋼鐵與礦產公司,由國營的National Mineral Development Corp.和 Steel Authority of India 領導,取得了開採阿富汗大鐵砂礦的權利。除此之外,雖然美國反對印度使用伊朗的 Chabahar 港口,今年印度卻是第一次使用這個港口來運送阿富汗的人道援助,除了展現了外交政策與援助政策的獨立性,也表示了巴基斯坦並不是通往阿富汗唯一的道路。

印度也在大英國協得傳統關係之外拓展在非洲的開發援助,確保自然資源的安全,也確保戰略的關係。透過國營公司,印度顯著增加非洲進口的石油,例如在南蘇丹,印度最近派遣特使團前往北蘇丹首都進行和平協議的談判。在2011印度非洲高峰會,印度承諾了50億美金的優惠貸款,相當於印度目前年度健康照護預算。此外,印度也承諾7億來設立非洲聯盟新的制度與訓練計畫、3億來興建衣索匹亞到吉布地的鐵路。印度還保證接下來三年提供,印非虛擬大學1萬個獎學金、ITEC 2500名訓練員額、2萬2千印度留學獎學金。另外還有印度非洲商業協會以及其他較小的計畫,例如政府資助的文化藝術交流。

印度的開發援助還深埋著更大的重商主義。從斐濟到肯亞都有印度的海外移民聚落,他們的經濟貿易促成了印度早期與受援國的關係。全球經濟的衰退增強了印度尋求其快速增長的工商業部門的海外市場需求。印度2010年在孟加拉10億元的基礎建設計畫包含了高速公路以及通勤路網,但是85%的工程由印度承包商綁約,這項援助也為印度的貨物與工人開過了新市場。同樣的,印度在 Pan-African e-Network 約50國總共1億2500萬的援助,也指定由印度的大學以及醫院來設立教育醫學研究中心。印度從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學到了如何讓援助者與受援者在外援中都受惠,也從中國學到如何在開發援助中播下私部門取得商業利益的種子。

印度更大的戰略野心也影響了他的開發援助。印度加強了在尼泊爾和孟加拉的援助以制衡中國的影響力。印度已經成為阿富汗第五大援助國,為的是對抗巴基斯坦。印度也正向緬甸擴張,以確保中國不會在那裏有穩固基礎。除了本身的鄰居之外,印度也在尋找進入非洲的路,不只是要取得關鍵的戰略物資以及能源,也是要制衡中國的利益並且尋求非洲國家支持她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對於關鍵的非洲受援國,印度和中國都不常使用西方常用的有條件援助,這使得中印的援助在非洲常常比較受歡迎

印度的對外援助也拓展到了人道援助,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嘯之後,與美日澳星海軍合作提供毛毯與帳篷。2008年Nargis颶風摧毀了不少印度海岸,印度仍然提供關鍵的人道援助給受災國家,尤其是斯里蘭卡。2008年,巴勒斯坦的衝突使印度投入了人道援助,此外還有在塔吉克斯坦的飢荒。此外,印度在2010年水災也給予巴基斯坦援助,縱使這兩國已經打了三場戰爭。這些努力不只是反應出印度更大的天然災害組織應對能量,也在政治上展現必要的外交力量,並且投射到印度傳統的鄰居之外。

藉由人道援助與貸款計畫,印度的外援展現出他想被視為一個崛起中的強權。外援不只是協助災害的及時應對以及受援國的開發,還有確保印度的資源提供者、尋求貨物的市場、甚至模仿其他已開發國家的行為。過去十年印度的外援每年成長10~20%。由於全球經濟危機使得許多傳統援助國的援助已經停滯不前甚至衰退,印度援助的影響力就呈倍數成長。

印度崛起的經濟、鞏固的民主、沒有殖民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等等的特色,使得印度援助在其他崛起中國家眼中擁有更大的正當性,特別是在和中國相較之下。這個正當性使得印度援助不同於其他國,並且更可能拓展軟性實力。

當印度援助的大小與廣度不斷增加,西方的援助者也會調整他們對印度的援助,並且不斷質疑為什麼一個擁有比全撒哈拉更多窮人的國家,還要花這麼多錢做對外援助。目前為止,看起來國際對節印度的援助並不會停止,英國最近宣布了新一輪的對印度援助計畫,專注於最窮的國家以及最脆弱的毒群,希望從援助與受援的關係轉變為雙向夥伴關係。印度飽受詬病的官僚體系將因此受益。這個國家沒有一個中央化的外援單位來管理其資源,這個國家也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處於不識字與赤貧。過不久之後印度人就會開始質疑他們政府的海外援助計畫。目前為止,印度的對外援助相當地扶持他外交政策的目標,而沒有相應的課責。不過在這樽節的時代,就算是最富有的國家也在質疑外援的使用,印度的領袖或許很快地就要在選民面前解釋清楚不斷增加的援助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han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