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暴風雨前的寧靜:中國第一艘航母的困境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09/26/the_calm_before_the_storm

這次終於是官方消息了。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以其整修地遼寧省而命名為遼寧號,正式服役並且交給解放軍海軍。2012年9月25日,國家主席兼中央軍委會主席胡錦濤在大連海軍基地主持了成軍典禮。同行的還有總理胡錦濤、海軍總司令吳勝利將軍以及其他最高官員。所有人都擔負著歷史重任,他們見證了全國民眾以及前輩們亟待被滿足的野心。

這個里程碑經過了漫漫長路。中國最早規劃航空母艦是在1928年。1949年人民共和國成立,總理周恩來和海軍將領熱切擁護航空母艦發展計畫,毛澤東主席並且在1958年的演講中表達支持。當時他們遠大的抱負,仍被當下的國內意識型態鬥爭、蘇聯的軍事壓力與經濟封鎖以及自身的政治封閉鎖阻礙。隨後,就任海軍總司令(1982-1987)以及中央軍委會副主席(1992-1997)的劉華清將軍,熱切支持航空母艦發展,並且開始研究引進外國技術和中國自身研發。

烏克蘭籍航空母艦瓦良各號的購入與整修本身就如Odyssey一樣經歷漫長漂泊旅程。這艘船在1998年買到,但是中國與土耳其花了一年半談判,才讓船通過了Bosphorus海峽。接著瓦良各號開始昂貴且充滿暴風雨的遠洋旅程,在2001年繞過非洲,直到2002年才抵達大連。中國正式的航空母艦計畫是048,在2004年8月為胡主席在軍委會中確認。

擁有航空母艦的解放軍海軍對於中國軍隊的公共關係是極大的鼓舞,使中國在東亞及東南亞的外交有了更大的棒子可以揮舞,甚至可以投射到這些區域以外。然而這根棒子很難得到,並且離形成戰力還是非常遙遠。事實上,遼寧號還沒有公開展示過是否能讓飛機起降,這對航空母艦是關鍵的操作能力。為什麼要達到這個目標要花這麼多時間?

首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本來必須要從自身規畫航空母艦開始。組裝航空母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中國這樣擁有製造超級貨輪油輪的現代造船工業來說,大型航空母艦仍是困難的。這一次,瓦良各號提供了已經造好的船身。當是對於這麼大的船隻,細節才是最令人頭痛的。而對於航空母艦來說更是上百倍的複雜,有些部件不只是要被重造,還必須和其他系統進行同步整合。有些系統是海上作業的傳動來源,有些是給航空隊,有些則包含兩者,這些都是對於設備與運行操作都有不同的要求。簡單來說,使一艘航空母艦達到能進行軍事任務,是後勤的大噩夢。

在硬體方面,獨特的次系統,例如飛機儲藏空間、讓飛機降落的攔截索,都必須被建造並適當安裝。中國造船人員對於如何購得這些部件來塞滿船身守口如瓶。可以猜到的是,有些部件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但是大部分來自中國船隻次機械的生產者,這些生產者在為海軍生產052C旅洋二級水面艦或041元級潛水艦等累積了大量經驗。

在人員部分,中國必須發展關鍵的國內造船產能以及相關次機械的專家群。現在中國必須學習如何真正使用他。要成為精通航空母艦的使用者是很重要的,只有當中國展示出這艘船作戰部署能力時,這艘船才能在外交上有嚇阻能力以及影響價值。

在美國的設想中,大型的海上對峙將會導致與中國進行航空母艦戰鬥。航空母艦戰鬥的要素包含以下幾點,但並不只是這幾點:
1.組織聚集成為航艦打擊群
2.使船隻複雜的海上系統與飛機運作同步,並且在不同天候狀況下維持高度可靠性。
3.有能力承受海上操作時造成的飛行員與飛機的損失。
4.在遠距離外保護航母不受來自於空中、水面以及水下的威脅
5.最後也是最難的是,整合文人與軍人的指揮與決策,使航空母艦能夠運用在適當的位置以在變幻莫測的情勢中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

首先,這些要素將取決於胡的繼任者習近平以及中國其他下一代領袖們有多大意願投資在海軍建設上。美國海軍操作11個航艦打擊群。各打擊群之間有些不同,但是一個標準的打擊群包含,航艦以及其操作的65-70架飛機、一艘以上的巡洋艦、一個驅逐艦隊包含兩艘以上的驅逐艦和巡防艦,還有潛艇以及後勤船隻。打擊群由7500名以上的人員操作,其中5000人操作航艦以及其上的飛機。美國所維持的巨大操作能量,是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完全不可能達到的。

更甚者,中國並不打算將重心放置於航艦打擊能力。中國不需要、也沒能力在鄰近爭議水域(黃海、東海、南海)部署航艦打擊群。縱使是最先進的航空母艦,也在飛彈以及其他武器面前越來越脆弱。此外,中國已經擁有高效能的武器系統,包含世界最先進的飛彈部隊、靜音的傳統動力潛艦、以及大量且增加中的水雷作戰能力。並且,縱使能組織出極端先進的航母群(這也是解放軍海軍最終要達到霸權的關件能力),也會需要比起裝備更加重要的人員素質。

第二,延伸前面所述,航艦戰鬥能否形成取決於海軍訓練的腳步是否被優先進行。訓練一個航艦群並不便宜。在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在1993年發表的一系列研究中,美國每年花上15億美金維持一組航艦戰鬥群。當今日的油價高漲,花費可能是雙倍甚至更多。中國的航艦群能力將小得多並且應該便宜得多,但是美國以數量壓低了單價,並且傳統動力的中國艦隊,將比主要船隻核動力化的美國艦隊受影響更大。如果中國經濟發展趨緩導致軍費停滯,海軍將被迫在訓練更多既有的船隻以及採購更多新船隻之間作抉擇。

第三,中國領導階層(以及民眾)必須決定,如果他們要成為航艦操作專家,他們願意承受多少飛行員與飛機的損失。在1949年到1988年,美國海軍大量部署噴射戰鬥機中,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機意外總和達到美國空軍的水準,海軍和海陸損失超過1萬2千架飛機以及超過8500名飛行員。縱使中國野心沒這麼大,但是只要想建築啟航艦操作能力,中國也幾乎必然要承受這些巨量也不可預期的飛行員與飛機損失。在這個以一胎化為主並且通訊科技逐漸打破國家管制的社會,損失飛行員所造成悲傷的家屬將對海軍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而這些訓練的損失也將減緩中國海軍航空隊的戰鬥效能成長。

第四將取決於中國在未來幾年必須要作出的海軍採購決策,以及額外的訓練,尤其是中國薄弱的反潛作戰。中國面臨在海軍採購上的兩難,而航空母艦的野心使情況更惡化。首先,在經濟環境的挑戰越來越嚴峻,經濟成長又趨緩,海軍的預算面臨來自國家的壓力。第二,單獨一艘航艦無法達到持續操作能力。中國或許需要至少3艘,如此才能達到至少一艘在海上執勤。建造兩艘以上的大型戰艦,加上保護他們的水面船隻和潛水艦,將會使海軍內部發生排擠,也會使亞洲的反中國安全聯盟出現。航艦上的航空隊能夠使中國在南海得到戰略優勢,但也會使中國失去許多斡旋。

最後,北京的領導階層很可能在熟悉航艦外交的藝術時犯下錯誤,這些外交手腕美國已經操作了70多年。在一個充斥著懷疑中國想要軟硬兼施取得利益的地區,外交官員針對航母的措詞以及手段將很容易升高與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的緊張關係。

在央视的一段訪談中,中國第一任航空母艦艦長張崢認知到,海軍還沒有操作航母飛行器的足夠經驗。他說整合海軍航空隊和水面戰鬥、新安全措施的執行、以及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等,這些進程都是非常需要的。持續的科學以及技術測試,以及船員與飛行員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張崢很務實地談到這些挑戰,並且用很好的英語進行表達,而英語是國際水域上通用的語言。這些都是迎接沉重歷史任務的標記,這需要時間理解吸收,但最終將中國轉型為與今日非常不同的海上強權。在當前北京對於未來能力與意圖充滿不明且爭議的情況下,鄰近國家開始要擔心了,但是張崢的前輩還不能因此急著感到驕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han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