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援助的新模式:千禧年目標如何改變美國援助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09/24/a_new_model_for_foreign_aid

批評國際發展的花費是一種浪費的聲音從來沒有少過,並且越來越多。他們認為這些計畫是一種揮霍、沒有幫助到最需要的人群、或是錢都被機能不良受援政府吞掉。但不是所有外援都是有保障的,也不該有。在這預算拮据的時刻,各國公民有正當理由質疑,政府花費是否有效,包含對外援助的花費。

美國為了聯合國千禧年計畫成立了93億美金的全球投資單位MCC。美國期待這些援助能夠得到效果、收到回饋、幫助窮人、並使私部門永續成長。美國期待受援國能夠走向良善治理的目標,包含課責、保障政治與公民權利、以及法制的維護。

MCC是美國將其發展政策與計畫進行整合現代化的一環,成為外援改革的先鋒。其中最有成效的一部分是,我們有能力說「不」了!

例如說,在馬拉威這個人均GNI只有330美金的國家,MCC 3.5億美金的計畫希望能夠創造出22億的經濟成長,並使全國1500萬人口中的6百萬擁有電力系統。這個合約成為有效外援的典範,他強化了政治改革的需要、刺激私部門投資、推動經濟成長、使窮人得利、對美國產生好感。

這項合約也創造了美國外援從未出現的現象。MCC在去年3月終止了合約,因為馬拉威政府沒達到良善治理的承諾。MCC要等到馬拉威開始在人權有大幅進長與具體的行動出現後,才在6月恢復投資。

從此之後,美國對許多國家都說不,不協助不良投資者、不協助貪腐、不協助民主權利倒退者、不協助沒有達到MCC嚴格篩選標準的國家。

在MCC,說不的權力在選擇合作夥伴時產生影響。MCC用20項獨立且有第三方參與的指標來衡量全球最貧窮的國家們,檢視他們是否達到公平統治、投資人民、推動經濟自由等等的承諾。潛在的夥伴也必須通過貪腐檢核以及民主權利等等的標準。不幸的是,許多世界最窮的國家都無法通過。

因為這些檢驗已經被普遍採用,一國若能與與MCC合作就成為他良善治理的指標,使這個國家能夠開放更多商業並準備好迎接私部門投資。窮國的官員們不厭其煩地要求重新檢視以通過標準,但是他們經常通不過,MCC再度說不。

在MCC簽署協定前,MCC評估潛在的投資可能,確保投資之後能夠產生永續的經濟成長。MCC的經濟學家與技術專家投身於各種可得的資料,若一項計畫沒有產生可接受的經濟回饋,計畫馬上終止。若投資的利益略過了窮人,計畫馬上終止。若計畫的利益沒有同時支持女性與男性,計畫馬上終止。

在MCC與一國的整個計畫中,MCC會持續監管國家對於民主治理原則的承諾,因此這不是一次性的達到即可。違背良善治理承諾的國家,例如去年的馬拉威,就會知道我們是來真的。

當軍事政變在7月推翻了民主選舉出來的政府,我們終止了合約,而2009馬達加斯加政變之後我們也是如此。民主權利的惡化也使我們暫停甚至取消某些在亞美尼亞、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的計畫。

MCC的經驗證明了良善治理、對人民投資、經濟自由、法治等等的承諾,是達到繁榮與經濟成長的基礎。世界領袖們將在本月的聯合國大會討論這些成果,屆時,法治將會成為重心。

MCC的立場很清楚:如果一個國家無法承諾這些原則,他將與MCC無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han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